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mito
查看: 1386|回复: 9

【施炜】中国企业的成长

[复制链接]

7万

主题

599

回帖

24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241039
发表于 2017-10-15 10:01:2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【施炜】中国企业的成长
施 炜
著名实战管理顾问专家,华中科技大学管理科学博士
现任北京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、首席顾问,兼任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研究员,首席咨询顾问,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。 他是我国较早从学院走向实践的管理咨询专家之一,理论背景深厚,实践经验丰富,在企业战略、营销、文化、组织管理领域具有深入研究。曾在国家计委产业政策司、深圳大学经济系等单位工作,到美国、香等国家和地区作过短期进修学习。 20多年深入企业咨询,经营与管理融会贯通,为中集集团、华侨城集团、山东六和、TCL、美的、佳通集团、摩托罗拉(手机)、上海电信、歌尔声学等国内几十家知名企业提供过管理咨询服务。 著有《企业战略思维——竞争中的取胜之道》等。
管理学的窘境在于:管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个案研究,只是研究案例多少不同。而个案研究难以“公理化”、逻辑化和体系化。就是不能用演绎的方法来构建科学体系。所谓演绎法也叫公理法,预设一些前提,展开逻辑体系,这是管理学所没有的。在微观经济学里,假设经济主体追求效用最大化,假设资源都是有限的,假设个人和企业的选择都是有机会成本的。管理学也难以归纳和概括出统计规律。归纳的方法要有非常大的样本,样本越大,统计规律就会越明显,所以管理学无法用大数定律等统计规律去描绘分析。
总而言之,管理学难以抽象化和科学化。科学化是一个特殊的定义:先要预设假设、找到事实,证明假说。条件变化时,还要进行证伪,一个理论经过不断的证伪,说明这个理论是个科学的理论,不能证伪的理论不叫科学的理论。
面对这样的困境,现实中管理学家也在努力解决问题,主要从4个方向着手。首先,努力把管理学变成一个科学。目前好多学者都在做,建模型,用数据分析,但是难点在于找不到问题,很难建立假说,这是第一个问题。第二个问题,凡是能够作为论据的事情都是已经发生的,不能解释未来。我有一个好朋友想认真地学习管理学的理论,订了若干本管理学的核心期刊,看了半年,然后说,一篇有用的都没有。
其次,如果能从事物的端倪,见微知著地发现未来的趋势,洞察趋势,用一些概念把这些趋势表达出来,这应该属于未来学的路径。现在我们读的很多的书,国外叫作商业思想。这方面的书,基本就是未来学的书。比如互联网专家安德森写过《长尾理论》,对未来作出了一些方向性的判断分析;日本战略专家大前研一这几年出过很多书,都是概念化的,比如《M型社会》,讲这个社会中间凹下去了,底层增加,上层的富豪也在增加,他简称M型社会。他还写了一本书叫《下流社会》,讲的是日本的年轻人无法往上流动,只能往下流动。这些书都是未来学的,讲的是趋势。未来学的概念对我们有启发,但是这些概念同样不能解决企业的现实问题。
互联网时代来了,我们的组织要变成开放型的组织。怎样开放,开放到什么程度?我们要“去中心化”,怎样去中心,去中心后企业怎样运行?有本书叫做《重新定义企业》,大家可以看一看,主要写谷歌的运行模式。谷歌做了扁平化变革,做完之后发现,一个主管每天要收到150多份报告,觉得这样不行,不能完全的扁平化,一定的等级还是要保留。就打破组织边界而言,谷歌内部研发部门、职能平台、销售部门还是按职能分工的。这个例子主要是说明,纯粹从概念出发,是无法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的。
再次,把管理学往哲学上靠,谈“道”论“德”。“德”是什么,“德”怎么转化成管理工具,没有答案。乔布斯读过的《禅的初心》,很多人在学习,要修禅,但除了乔布斯,谁也没有做出苹果手机,所以这个方法也是不可传递的。还有人说,追问本质、回归原点。逻辑上是对的,比如要回归顾客立场。在现实生活中,这种原则在特定的情境下有意义,比如一个企业浮躁、完全自我、不考虑顾客,这时回归顾客立场十分重要,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这句话的信息量为零。施拉普纳有一句名言:“如果你不知道足球怎么踢的话,那么我告诉你,很简单,那就是把球往对方球门里踢!”这句话的信息量也是零。关键在于怎样实现回归顾客本位,用什么方法去创造顾客的体验,从原则出发到形成一套商业的运作体系,这之间的路是遥远的。所以追问本质,谈一些原则和理念,实际上也无济于事。
最后,山寨式的管理学也在兴起。这个世界上没有比管理学更容易赚钱的了。山寨式的管理学有两个特点:第一,不讲方法,只讲情怀、讲愿望。一定要有激情、要努力工作、要突破自我,要像黑猩猩一样,敲打自己的胸膛,我们一定能成功——这是心灵鸡汤。心灵鸡汤中最重要的是感恩鸡汤,员工要感恩领导等各种形式主义;第二,简单因果关系,就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简单化。就像我们看到的很多养生的秘诀,要想身体好,要喝绿豆汤等。这比较符合中国人长期以来的民智未开的思维习惯。
我们现在很多企业在思考企业战略的时候都是从概念出发,未来的管理学不能走这样的道路,要从企业的具体问题出发,要找到系统化、专业化的方法。经常有人问我:“施老师,我要做平台战略”,为什么要做?什么背景下做?做平台战略的意义是什么?我们经常遇到如何“互联网+”这样的问题,但首先要想想,我们需不需要“互联网+”。企业互联网战略,也要从问题出发。
管理学的解决方法有两个基础:从方法论的基础上,我个人偏爱复杂系统理论,因为我们企业本身是个复杂系统,我们所处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环境也是复杂系统。企业问题的解决不但要解决人和事的关系,还要处理人和人的关系;要解决人和人的关系,就必须要有价值观基础,也叫伦理基础。也就是说,我们所有的解决方法,必须在一定的价值观的框架内,接受一定的价值观的制约和牵引。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形成专业的方法,同时借鉴人类学、经济学、社会学、心理学、统计学、文化学等。
从问题出发,但是要有一定的抽象度。完全没有抽象度是不能解决相对而言面比较广的问题的。只能一个个问题对症下药,完全对症下药恐怕也不行,因为企业还是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。
解决问题的
“系统方法”
什么是管理学意义的系统方法?这里举几个例子。
温德尔?史密斯和菲利浦?科特勒的市场细分模型(STP):50年代出现的STP,叫市场细分模型。首先要细分市场,寻找目标顾客,再进行价值定位。S就是细分,T就是目标,P就是定位。这套思想由史密斯发明,由科特勒完善,影响了全球很多企业。这个方法解决了企业的经营问题,同时也解决了怎样实现目标,怎样获取利益的问题。STP后来与4P混合在一起,形成市场营销的基本范式。
迈克尔?波特的竞争结构——基本竞争方法——价值链理论:在上个世纪的70、80年代,迈克尔?波特提出的竞争理论是一套系统的方法。从竞争结构出发,来确定企业的基本竞争方法。比如,成本领先法、差异计算法、聚焦法等。企业要实现竞争优势,要依靠价值链,即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。这是管理学的思路,虽然他的竞争结构借鉴了产业组织经济学的分析模式。他奠定了管理学的竞争理论基础。
克莱顿?克里斯坦森的破坏性创新:克里斯坦森提出的破坏性创新是一个系统方法,它的普适性、抽象度比波特的理论低一点,更多的是解决具体问题。一些大型企业技术不断提升,成本越来越高,实际上是一条不可逆的路。这时就会有颠覆者重新组成一个新的价值网络,进入一个被原来企业所忽视的、可能更广大的市场。简单地说,要使用做减法的模式去做破坏性创新。“蓝海战略”也基本上是一套完整的方法。
IBM的业务领先模型(BLM):从比较实用的角度来看,IBM的BLM模型是一套方法,从战略制定,到战略执行,分成10个模块。其基础是价值观,上面是领导力,然后再分成市场洞察、关键创新、组织保证、关键行为、人才支撑等,这套方法在华为得到了普遍应用。
陈荣秋的即时客户化定制(Instant Custonerization,IC):我的导师陈荣秋的IC理论,不是中国人原创,是大概十年前,在整合了美国的一些管理学思想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,叫做即时的客户化定制模型,是一种新的生产组织方式。
本土的营销类方法中,深度分销是一个有效的方法,就是抓住农村市场,决胜终端,快速回应,速度冲击规模。
“系统方法”之
54个变量
54个变量的理论方法基本上类似于BLM方法。我在十几年前做博士论文的时候,就开始酝酿企业战略解决方案,后来接触了BLM的方法,感觉在一些模块上是英雄所见略同。
为了让这种方法更加有趣味,更容易记住,将这套方法变成54张牌:
54张牌就是54个一级战略变量,大王是对企业成长最有决定意义的因素。小王次之,红桃、黑桃、方片和梅花代表四大模块。管理太复杂,如果推演到四级变量可能有上千个,可见要把企业做大多么不容易。今天主要介绍一下框架。
1大王:愿景和使命
要把愿景、使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,它们是永远的牵引和动力。
2小王:就是人,企业家
企业家的核心是要有创新精神和领导能力。企业家要受愿景和使命的制约,大王压小王,愿景与使命比企业家更重要。
3红桃系列:市场洞察,发现机会
互联网时代完全基于能力的成长恐怕比较困难。日本的企业为什么在这20年中有些比较落伍,因为他们完全基于能力。我有什么能力,有什么资源就做什么事,在互联网时代恐怕不行。要基于机会,但不是指机会主义。要抓住市场机会,整合资源,培养能力。逆向战略思维模式是从愿景、目标出发,倒过来整合资源,逢山开路,遇水搭桥,缺什么能力迅速补什么能力,这是互联网时代很重要的竞争规则。
“红桃A”是市场容量,大市场孕育大企业。
“红桃2”是需求生命周期,需求到了哪个阶段。所谓踩准风口,就是踩准需求成长的拐点。
“红桃3”是需求分布。任何一个内部的需求都是有结构的,高端的、低端的、城市的、农村的,从中可以寻找结构性机会。不对需求结构进行分析,就无法做后面的市场定位。
“红桃4”是需求的属性。
前面的分析都是从量的角度的分析。从属性的角度列举几个需求特征:需求强度(需求是必要的还是不必要的);细分程度及个性化程度;替代性(否由他者替代还是替代他者)等等。
“红桃5”是顾客特征。顾客的组织程度,知识程度,谈判地位,行为倾向等。
“红桃6”是需求的模型。即各个顾客群的需求结构和组合。马斯洛的五个层次的需求就是一种需求模型,消费心理学中有各种各样的模型,比较适用的有期望模型、并列模型、递进模型、核心模型等。
“红桃7”是需求的场景。也就是需求所发生的典型情境。
从“红桃A”到“红桃7”,是一个“顺子”,从需求中发现机会。
“红桃8”是从供给中,从产业中,从竞争中发现机会。从供给中发现机会,首先就要分析竞争结构,就是波特的5种竞争力量,以及同一行业内部的竞争者分类。结构中可以发现机会,当然都是动态结构,包括产业集中度的演变。
“红桃9”是竞争规则。是当下的竞争中约定俗成的做法。
“红桃10”是竞争的强度,竞争的激烈程度。与市场结构有关系,通常到寡头阶段,市场竞争强度较大;自由竞争阶段,竞争强度较小;垄断阶段,没有竞争。
“红桃J”是超越竞争。是进入“蓝海”的途径和方法。
从“红桃8”开始到“红桃J”,又一个“顺子”,都是从竞争角度的分析。
“红桃Q”是进入壁垒,是行业及市场进入的门槛。是对资源的要求、对能力的要求。
“红桃K”是退出代价,即退出行业、市场的难易程度及损失,这里涉及资产专用性问题。比如有的企业做煤化工,投资上千亿,怎么退出,非常困难。
4黑桃系列:创造价值,实现收益
“黑桃A”是商业模式,是价值和收入的对称。以前商业模式不是问题,都是交易型的。现在的商业模式变化了,有顾客资源型的、免费型的、平台型的等;收入模式也变得复杂了,羊毛出在猪身上,让狗掏钱。现在商业模式变成一个复杂的话题,这时需考虑价值和收入的对称。在时间和空间上最终要对称。
“黑桃2”是市场定位,细分市场选择。越是互联网时代,越是要做市场细分选择。
“黑桃3”是价值主张,是顾客价值承诺,是所有产品研发设计的指南。
“黑桃4”是关键创新,是顾客价值创新的关键之处以及创新源泉。
“黑桃5”是价值网络,是创造价值的机制和过程。怎样形成价值?要有价值网络,是价值链扩大。
下面是两个具体的价值创造的活动。
“黑桃6”是产品生命周期管理,即PRM,在华为是IPD。实际上是解决产品创意如何实现。
“黑桃7”是集成供应,即产品的交付,包括采购制造。也包括通过分销网络,或者通过其他渠道,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。
“黑桃8”是客户关系创新,从传播到社群。
前面“黑桃A”到“黑桃8”是一个“顺子”,属于价值范畴。
“黑桃9”是收入方式,即如何形成收入,获取收入的途径。
“黑桃10”成本构成,成本结构及时空顺序。收入能不能覆盖成本,什么时候覆盖,多大程度上覆盖,
“黑桃9”到“黑桃10”是一个“顺子”。
“黑桃J”是核心技术,顾客价值的技术来源以及技术进步路径。
“黑桃Q”是资本运作,资本策略及与资本市场的互动。
“黑桃K”是人力资本,如何实现人力资源增值。
5方片系列:组织保证,打造战略执行的平台
“方片A”是公司治理及现代企业制度。
“方片2”是决策机制,重大的决策程序和纠错机制。
“方片3”是组织的演变,是企业成长中的组织形态变化。
“方片4”是事业部制,包括体制设计和管理要点。
“方片5”是矩阵制,多维组织的体制设计和管理要点。
“方片6”是职位设计,职位序列、名称、层级等。
“方片7”是责任体系,各机构、部门、业务单元的责任设计及责任管理机制。
“方片8”是分权手册,指各事项权力分布。
“方片9”是管理流程,管理类流程大厦的构建。
“方片10”是运营过程,是对运营过程的跟踪协调和控制。
“方片J”是机制管控,是多种管控方式的立体机制。
“方片Q”是自组织,在互联网时代,构建自组织的机制和模式,多中心的内部平台和内部“创客”等。
“方片K”是组织变革,是为何变革,如何变革。
6梅花系列:人才支撑,战略制定和执行的主体
“梅花A”是人才规划。
“梅花2”是人才标准,职务/角色对人的要求。
“梅花3”是人才引进的程序和机制。
“梅花4”是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。
“梅花5”是效能评价,对组织成员业绩和能力的评价。
“梅花6”是分配激励,内部利益分配、共享和激励机制。
“梅花7”是干部管理,是核心骨干团队管理和领导力发展。
“梅花8”是文化理念的架构,是核心价值观体系。
“梅花9”是文化类型,是文化的风格和个性。
“梅花10”是组织的氛围,组织的文化环境、文化的秩序和组织的温度。
“梅花J”是组织内部的沟通方式、沟通的机制的设计。
“梅花Q”是文化落地,文化由“知”而“信”,由“信”而“行”的途径和方法。
“梅花K”是文化的变革,为何变,如何变。
战略的逻辑
如果以红桃为主牌,为逻辑的出发点,可以称作机会导向的战略;以黑桃为主牌,称作创造需求的战略;以方片和梅花组合起来为主牌,称作叫能力导向的战略。这三种战略的逻辑基本是符合学理的。
结合54个变量企业需要进行系统、深度思考。我们希望中国的企业家都能成为战略高手,都掌握企业转型升级的系统方法,在产业互联网时代“谷底重生”。


游客,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QQ|Archiver|手机版|

GMT+8, 2025-1-11 05:20 , Processed in 0.264265 second(s), 41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